单身贵族理财 考虑医疗与退休

李先生,接近40岁,单身,目前在一间大型企业出任要职,租楼自住,有一名拍拖多年的女朋友,但二人暂无计划结婚,双方财政独立,女朋友也有不俗的经济能力。李先生的父母已退休,有自置物业,亦有储蓄应付自己的退休生活。李先生一直忙于工作,没有时间理财,但他刚出售物业,有一笔约500万元的流动资金在手,故正筹谋自己的财务计划。另一方面,他也自知人到中年,身体出现各种毛病的机会愈来愈大。如果你是李先生,你会从何入手,安排自己的未来?


没家庭重担先考虑医疗保障

事实上,李先生要优先处理的确实是自身的医疗保障需要。他单身,没有巨大的家庭负担,已退休的父母尚算能够「自给自足」,相比之下他的人寿保障需要是较为次要。再者,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求过于供,轮候时间长。私营机构的医疗服务的确为有能力的消费者提供多一个选择。 故此,李先生在物色合适的保险计划时,应着眼于能满足其医疗需要的方案。市面上的医疗保险形形式式,李先生能够按个人需要及能力,选择基本或中、高端的医疗保障计划。 但笔者留意到许多打工仔都依赖雇主提供的医疗计划。在香港,许多雇主都有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作为雇员福利之一,这些医疗保险下的门诊福利当然不难应付伤风、感冒这些小毛病。但万一不幸要入院,雇主的医疗保险很可能只能提供基本的保障,例如保额只足够应付入住大房。


退休规划重复利效应

结果发现高达59%的34岁或以下父母(即80、90后父母)在子女出生前,已开始为子女的未来储蓄。他们已平均为每名子女储蓄558,844港元,相当于将近20个月的香港家庭平均收入1。整体而言,有46%的受访父母认同父母应该在子女出生前开始储蓄,有趣的是,62%的受访子女认为父母应该定期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,直至完成学业为止。


父母耐力战 跑更长远的终点线

仅次于医疗需要,李先生应开始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储蓄。即使退休年龄有可能延后,以人均寿命计算,没有收入的退休生涯可能往往最少有十多年。要为退休生活储备, 市场上有许多投资、储蓄工具可供选择。不过,其中一个可谓通用的原则,便是复利效应,即是愈早开始储蓄愈有利。随着医疗进步,人类的寿命愈来愈长,活到100岁或120岁也不出奇,绝对有需要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。


利用契机作全盘计划

李先生忙于为工作打拼,没有多余精力管理自己的长远财务需要,笔者相信在香港这类人不是少数,应该是许多打工仔的处境。要为流动资金找寻出路是一个契机,让他全盘计划自己的财政。以李先生的情况而言,即使他没有这笔流动资金,他也应该并有能力及早规划自己的医疗及退休需要,特别是医疗,因为若不幸患上重病,医疗开支随时有机会令储蓄「一铺清袋」,利用医疗保险的杠杆效应,可以为自己筑起安全网。

 

本文在 2019年2 月16 日于信报网站首次发表

免责声明:本文章的所有资料均只可作为一般参考指引及一般知识分享之用,并非任何形式之保证或投资意见,既不构成任何投资及产品买卖的建议及提呈,亦不可作为任何协议购买或出售产品的根据。本文章内所提供之资料内容乃基于相信来自可靠来源,永明金融及其联属公司及董事及雇员并不保证、担保或代表其准确性、有效性或完整性,不论是明示或隐含的。

Asia's Best Brand

蝉联10Life「年度人寿保险公司大奖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