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兒童危疾專講】小朋友又跌傷?骨折處理不當會影響發育?
【兒童危疾】小朋友脫臼或骨折,為何家長看不出?常見於嬰幼兒和青春期? 傷後治療或護理不當,嚴重可引致生歪骨、長短手/腳等情況,影響外觀和長遠機能。 立即了解更多。
【兒童危疾】小朋友脫臼或骨折,為何家長看不出?常見於嬰幼兒和青春期? 傷後治療或護理不當,嚴重可引致生歪骨、長短手/腳等情況,影響外觀和長遠機能。 立即了解更多。
孩子意外脫臼和骨折,一般只要及時救治,也沒有大礙,但有些骨折情況並不明顯,加上孩子表達不清或怕被家長訓斥而不敢講,因而延誤就醫。另外,傷後治療或護理不當,也會令傷勢加劇,嚴重可引致「生歪骨」、「長短手、腳」等情況,甚至影響外觀和長遠機能。
一般認為孩子進行高危運動才容易受傷,但現在進行踏單車、滑板等會戴上護具,受傷程度因而減低,反而更多的兒童骨折常見於兩個年齡組別,分別是嬰幼兒和青春期。
嬰幼兒:因皮層較薄或骨間小樑比較脆弱,另有小部分的新生嬰兒在生產過程,通過媽媽的產道,因拉扯擠壓而出現骨折。
青春期:因活動增加令受傷的機會增多,骨折過案是因球類運動碰撞、在家攀跳沙發、玩耍一時忘形而摔傷,還有不少個案是從滑梯和跳彈床掉下來,導致骨折。
「拗柴」、「篤魚蛋」 原來也屬骨折?
兒童發生骨折部位多是四肢,而上肢比下肢多,關節部位也較脆弱,因在跌倒時,人的自然反應多用手支撐身體,首當其衝受到衝擊,形成骨折。而小朋友骨頭比成人柔韌,所以出現骨折類型亦大有不同:
以為發育時期會骨折會自行康復…錯!
醫治骨折大致分為兩種,分別為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。
保守治療:打石膏、小夾板等保守治療方法,靠骨骼自行生長回復原位
外科手術:施行手術,以金屬鋼板、螺絲、鐵釘等固定骨骼,讓骨骼在正確的位置癒合。
有家長以為發育期可自行痊癒,不做手術,但治療方法要跟醫生商量。曾有個案因家長堅持只打石膏,患者久痛未消,才發現是「生歪骨」,最後只好做手術將骨敲斷再接駁,才順利康復。
家長最常誤判:「折而不斷」以為扭傷 、康發復後過度進補
閉合性骨折有「折而不斷」的現象,疼痛感不如骨頭完全斷裂時明顯,有時還能做動作,有家長更誤認爲只為扭傷,沒及時治療。
當骨折未經正確復位繼續生長,會出現畸形肢體,甚至影響正常功能。
另外,康復後家長也不需要為小兒額外進補,不要自行給孩子服食不必要的藥和鈣片,亦要注要體重,避免過肥對骨頭造成壓力,切忌愛子心切,反而增加不利康復和生長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