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一年,疫情催生「在家工作」概念,代表新經濟的納斯達克指數持續上升,筆者身邊便有一些朋友深宵看美股行情,希望入市賺快錢,幫補日間工作的收入。雖然朋友在波動市況中偶有斬獲,但弄到睡眠不足影響工作,實在有點得不償失。我問他為何不直接諮詢理財顧問的意見,進行一些中長線操作?原來他認為專家意見不重要,寧願自行投資,希望快點換來財務自由。
無論是寧信自己不信財經專家,還是未能準確掌握退休規劃的資訊?墮入這類迷思的港人為數不少。累積財富之路其實有很多路徑,視乎你想過那種退休生活,作出相應的財務安排,須知道香港生活成本不菲,即使在港過着節衣縮食的「基本」生活,單身一人每月基本使費一般最少都以數千元計,一個家庭每月開支數萬元也不過態。
最近永明金融公布的「退休掌控力指數」調查1,就情報、行動及正面經驗等三方面量度退休掌控力的實際表現,以探討港人對退休規劃的掌控力。前述例子應該屬於「情報掌控」範疇,「情報掌控」是指人們對規劃退休及退休儲蓄相關資訊的掌握,例如會否關注宏觀市場的變化,作出相應的決定,而市場上又有哪些儲蓄產品可供選擇。由於對退休相關資訊缺乏了解,儘管認為非常重要的目標,但落實表現卻令人不滿意。
其實,港人對退休掌控力不足有常態化趨勢,有時談論退休時計劃多多,但遲遲沒有實際行動,又或是隨著經濟愈益不明朗,沒足夠信心實踐退休目標,這都反映在「行動掌控」及「正面經驗掌控」兩個範疇上。「行動掌控」是指實踐退休規劃及儲蓄的具體行動,「正面經驗掌控」則指在實踐有關規劃的信心及儲蓄時的個人正面心態或體驗。
根據調查收集的受訪者回應,港人在「情報掌控」、「行動掌控」及「正面經驗掌控」三個範疇的得分依次為55.2、56.4及57,綜合計算出「永明金融退休掌控力」指數為56.3,顯示港人的退休規劃掌控力仍有進步空間2。
沒信心實踐退休目標 反映行動掌控不足
港人為退休進行財務規劃,可以選擇的理財方案五花八門,但良好的理財習慣卻是必不可少。最佳例子是除了部分自僱人士因為報稅關係外,一般人很少為自己建立財務報表,按月檢討個人財政狀況,這都顯示「行動掌控」方面的不足。另外,一般人的通病是極少坐言起行,結果錯過為自己創富的機會,例如市場推出獲稅務減免的延期年金計劃,便是不錯的退休儲蓄選擇,但未必人人留意,又如近月股市上升,身邊人紛紛入市,自己可能過於審慎錯過早期升市。若然對市場不了解或是不主動出擊,便難作出最「優」的退休安排。
從調查反映,港人對退休掌控力不足似乎是普遍現象,尤其是「行動掌控」的表現落差最大,即使有半數人認同行動掌控非常重要,只有34%覺得自己在檢討個人財政上做得非常好,兩者差距達16個百分點。
至於「正面經驗掌控」的不足,也意味部分港人對實踐退休目標沒足夠信心。
已婚人士較單身一族更具退休掌控力
一般來說,已婚人士因為有家庭負擔,會採取較為保守審慎的理財方案,反而讓他們有更大把握實踐退休目標,而單身一族通常採取更進取的財務規劃,但有時會欲速則不達。永明的調查也顯示,已婚人士整體退休掌控力表現在各範疇均較單身一族領先,退休掌控力指數為58.6,相較單身人士的退休掌控力指數則為52.4。
筆者認識的一位已婚專業人士便是典型例子。他為了讓家人未來有美好的生活保障,需要超長時間工作,他渴望有多些自己的me time,但又對能否實踐退休目標缺乏信心,正是「正面經驗掌控」掌控力不足的表現。他在疫情期間的收入雖然仍算穩定,但經此一「疫」,為了家人的生活保障,他決心為退休作更積極的財務準備。
一般人勞碌半生,都希望退休後可以做喜歡的事,多些屬於自己不受束縛的時間空間,而上述調查正好反映,過半數受訪者 (55%) 稱現時平均一星期只有不多於兩日的「me time」,期待退休後可以有較多時間為自己而活。
調查亦披露,24%受訪者認為,退休規劃最大的滿足感來自於將來有更多「me time」。倘若人生中多了時間可以為自己而活,最多受訪者希望可以旅行 (81%),其次是發展興趣 (73%) 及陪伴家人 (70%)。
事實上,無論您是否追隨這股FIRE 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 風潮,人們普遍認同財務自由是掌控退休生活之鑰匙。這裏筆者建議不妨善用永明金融的退得「優」計算機 ,讓自己規劃退休生活時有數得計。可先預設目標的退休年齡,盤點資產規模及分布,想要過哪種退休生活,從每月收入可存下來的金額,將這些資料輸入後,便可作為退休預算的參考。
要提升退休掌控力,首要是先確立自己對退休生活的期望及需要,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,持之以恆貫轍FIRE的終極目標。換言之,規劃好未來退休生活,需要從上述「情報、行動及正面經驗」三個範疇提升自身掌控力。所謂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現在是行動的時候。